于文涛,医学博士、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书记,河北省教学名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和临床药理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诊断学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联盟理事,河北省生物工程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法学会中医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时珍国医国药杂志》、《中国医药导报》、《河北中医杂志》、《河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杨牧祥教授,主要从事慢性胃病和脑血管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先后承担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课题1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5篇,CSCD来源期刊34篇。编写出版《从痰瘀论治内伤病》、《杨牧祥医术精要》等医学著作14部,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8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9项。他主持研究项目“基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胃炎饮方抗胃粘膜损伤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基于方证相应补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分别于2016年、2021年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教改课题“情境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与研究”获2016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被河北省教育厅遴选为“河北省教学名师”。
1.“基于方证相应补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202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2.“基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胃炎饮方抗胃粘膜损伤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201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3.“情境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与研究”2016年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1完成人)
4. "中风康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研究”2008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5.“咳喘宁方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研究”200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6.“酒速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机理研究”2008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7. “中风康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研究”2007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8. “醒脑启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研究”2006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
9.“重能力分层次《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架构与教材建设实践”2019年获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5完成人)
10.“胃炎饮方治疗胃溃疡作用机制研究”2016年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
11.“情境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与研究”2016年获河北中医学院第一届教学成果一等奖(第1完成人)
12.“补肾活血方及拆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比较研究”2013年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1完成人)
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专项中医药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玄府理论三化汤对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保护机制研究”(NO:H2022423327),2022.01-2024.12,第1主研人,40万(在研)
2、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三化汤“开通玄府”保护腑实型缺血性中风血脑屏障作用机制”(NO:2022090),2022.01-2024.12,第1主研人,1万(在研)
3、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PI3K/Akt/mTOR 信号通路补肾活血方药促进VD海马突触重塑机制研究”(NO:H2020423042),2020.01-2023.12,第1主研人,10万(在研)
4、 河北中医学院校内科技能力提升重点项目,基于“肾藏精”理论补肾活血方药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突触重塑研究(NO:KTZ2019011),2019.09-2023.09,第1主研人,20万(已完成)
5、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补肾活血开通玄府方药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与凋亡调控机制研究”(NO:ZD2018009),2018.05-2020.12,第1主研人,经费:5万(已完成)
6、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血管性痴呆证候特点及补肾药物干预机制研究”(NO:2015-3-123),2018.09-2019.09,第1主研人,经费:4万(已完成)
7、 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补肾通络方抑制肺纤维化及对相关细胞因子调控机制研究”,横向课题,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NO:TWKY-2016-ZD-01-05),2016.12-2018.06,第1主研人,经费:8万(已完成)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方法的创新研究”河北临床分中心 (NO:2014CB542903),2016.12-2019.06,第1主研人,经费:1.6万(已完成)
9、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基于BDNF/TrkB信号通路补肾活血方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机制研究”(NO:H2015423057),2015.01-2017.12,第1主研人,经费:6万(已完成)
10、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课题“补肾方、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的差异性研究”(NO:09276103D-2),2009.01-2011.12,第1主研人,经费:2.4万(已完成)
11、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情境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辨证教学中应用与研究”(NO:2015GJJG113),2015.01-2016.12,第1主研人,经费:1万(已完成)
12、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张锡纯脉诊特色研究”(NO:2014004),2014.01-2015.12,第1主研人,经费:0.6万(已完成)
13、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候特征及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NO:Z2014061),2014.06-2017.06,第1主研人(已完成)
14、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血管性痴呆证候特点及物质基础研究”(NO:2013001),2013.01-2015.12,第1主研人,经费:0.5万(已完成)
15、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胃炎饮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NO:2011008),2011.01-2012.12,第1主研人,经费:0.5万(已完成)
1.Application of omics 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ole of San Hua Tang in regulating microglia polarization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rotection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3:116640.(SCI,IF:5.4)。通讯作者
2. Bushenhuoxue Decoction improves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 of vascular dementia rat model via PI3K-Akt-mTOR Signaling Pathway.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23,已录用(SCI IF:2.547).通讯作者
3.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of Bushenhuoxue formula for improving hippocampal neuron injury in vascular demented rat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2021,20(4):847-859(SCI IF:2.1)。通讯作者
4.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prognosis value, and immune characteristics of m6A regulators identified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rontiers in Oncology,2021,11:629718(SCI IF:6.244)。通讯作者
5. Bushenhuoxu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activate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mediated signaling in a rat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0,40(1): 49-58(SCI IF:0.907)。通讯作者
6. 玉屏风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中医杂志,2023,64(20):2116-2124(CSCD核心库)。通讯作者
7. 补肾通络方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96-102(CSCD核心库)。通讯作者
8. 通络法在膜性肾病中的应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833-3835(CSCD核心库)。通讯作者
9.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海马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34(3):141-145(CSCD核心库)。第一作者
10.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BDNF mRNA及受体TrkB mRNA表达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8):985-990(CSCD核心库)。第一作者
11.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与神经心理学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0):4696-4699(CSCD核心库)。通讯作者
12.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BDNF和bFGF含量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834-4837(CSCD核心库)。第一作者
13.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行为学及脑海马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1478~1480(CSCD核心库)。第一作者
14.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1):209-216(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15. 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6):748-752(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16. 脑缺血损伤的自噬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0):1299-1303(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17. 张锡纯诊识数脉探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003-1005(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18. 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海马细胞凋亡及ERK2,CREB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12):129-135(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19. 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4):514-517(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20.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杨牧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用药规律的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1):184-188(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20. 基于数据挖掘消化性溃疡药物组成规律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424-427(CSCD扩展库)。通讯作者
年度 | 招生情况 |
2018年 | 景佳星(硕士生) |
2020年 | 骆姗(博士生),杨帆(硕士生) |
2021年 | 陈园春(硕士生)、赵若熙(硕士生) |
2022年 | 景佳星(博士生)、杜跃然(硕士生) |
2023年 | 李青敏(博士生)、范雨晴(硕士生) |
1、中医历代医家诊断学术思想研究,36学时,硕士课程
2、中医基础理论和病证诊断研究,36学时,博士课程
1、 《从痰瘀论治内伤病》,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6,主编。
2、 《杨牧祥学术论文选》,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6,主编。
3、 《杨牧祥医术精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6,主编。
4、 《高血压病防治与养生》,中医古籍出版社,2019,8,副主编。
5、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副主编。
6、 《2015年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专业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副主编。
7、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4,副主编。
8、 《临床实用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0,副主编。
9、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4,编委。
10、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4,编委。
11、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4,编委。
12、 《高级中医药丛书·中药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编委。
13、 《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精要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5,编委
14、 《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精要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5,编委
15、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编委
1、方朝义:教授、博士生导师
2、王香婷:教授、博士生导师
3、王少贤:教授、博士生导师
4、高维娟:教授、博士生导师
5、周晓红:教授、硕士生导师
6、张 颖: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