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首届中华国医名师,河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教学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委。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熟读《内经》《伤寒》之作,精研东垣、叶桂之学,深谙胃腑之常变,阐述脏腑之序列,详论气血之恒异,在脾胃专域建树颇多,形成了独特的临床学术观:创立了“一降、二调、三结合”治胃病的诊疗体系,构建了“通调五脏安脾胃”治脾胃病的辨治模式,发展了“通调脾胃安五脏”治疗杂病的新思想。发表学术论文296篇,先后承担“97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等十余项重大课题项目。荣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17项。编写著作19部,代表性著作有《刘启泉胃病临证录》《刘启泉医案医话集》《刘启泉一降、二调、三结合治胃病》《刘启泉论治脾胃病》。
序号 | 项目来源 | 级别 | 项目名称 | 立项编号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完成情况
|
1 | 河北省科技厅 | 省部级 | 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 032761 100D-3 | 2003.11.03- 2005.11.03 | 3 | 结题 |
2 | 河北省科技厅 | 省部级 | 英连金和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 0727610 1D-118 | 2007.04.18- 2008.04.18 | 1 | 结题 |
3 | 2017年政府资助省级临床医学优秀人才项目 | 省部级 | 基于“脾胃分治”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关键环节技术方案研究 | 20170 43637 | 2017.04.03- 2019.04.03 | 30 | 在研 |
4 | 2014年政府资助省级临床医学优秀人才项目 | 省部级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关键环节技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 20145 71034 | 2014.05.07- 2017.05.07 | 30 | 结题 |
序号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1 | “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 中医杂志 |
2 | 基于“缓中补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 中医杂志 |
3 | 脾虚浊毒论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4 | 构建中医浊毒理论体系框架的思考 | 中医杂志 |
5 | 刘启泉基于四时用药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 时珍国医国药 |
6 | 从“火热论”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思路 | 中医杂志 |
7 | 从“气增而久,夭之由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 中华中医药杂志 |
8 | 从“心为噫”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嗳气 | 中医杂志 |
9 | 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辨治多汗症 | 中医杂志 |
10 | 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SOCS3/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 中国中药杂志 |
11 |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The Mechanisms of Signaling Pathway Regulations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
12 | Application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in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
著作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名称 |
《刘启泉胃病临证录》 | 2013.08.01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刘启泉医案医话集》 | 2016.08.01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刘启泉一降二调三结合治脾胃病》 | 2019.10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刘启泉论治脾胃病》 | 2020.12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通调五脏安脾胃》 | 2024.01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成果名称 | 颁奖部门 | 等级 | 证书号 | 排名 |
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和机理探讨 | 省部 | 三等奖 | 2010JB3168 | 2 |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和机理探讨 | 其他 | 一等奖 | 20101014 | 1 |
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CD29+、TNF-α及血清IL-8含量的影响 | 其他 | 一等奖 | 20121020 | 1 |
枳实陷胸方合电针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 | 其他 | 二等奖 | 20102038 | 1 |